鋼鐵去產能:鋼價回暖添煩惱 去產能不宜一壓了之
“今年前7個月,鋼鐵去產能僅完成全年任務量的47%,進度低于預期。中國證券報記者在鋼鐵產量排名前兩位的河北省和江蘇省調研發現,在職工安置、資產處置、債務重組等“老麻煩”纏身的同時,鋼鐵價格持續上漲成為當前鋼鐵去產能的“新煩惱”。
此外,在推進鋼鐵去產能過程中出現的“一壓了之”、針對性不強等問題也需要引起警惕。不少地方在壓減過剩產能時,不考慮企業市場競爭力等實際情況,強硬分解目標可能削弱某些合法合規、效益良好企業的競爭力。專家指出,雖然前7個月去產能進度低于預期,但完成全年去產能目標問題不大,有望超額完成。在化解鋼鐵過剩產能的同時,不能忽視培育具有市場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的鋼鐵強企,提高產業國際競爭力,否則去產能效果將大打折扣。”
價格回升成為新煩惱
王明(化名)是河北省一家大型鋼企負責人,前段時間職工安置方案出爐后,他終于長舒了一口氣。“河北省是全國鋼鐵產量最大的省份,也是去產能任務最重的省份,我們也領到了去產能的任務。要妥善去產能,最關鍵的是如何妥善安置職工。”王明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
王明肩上的擔子不輕松。“我們的方案醞釀了很長時間,具體包括安置基金買斷、其他企業接收、企業自己消化等方面,落實方案需要長時間的協調和溝通。而且,與東部發達省份相比,河北省財政相對薄弱,產業結構相對單一,經濟容量小,要把方案落到實處難度很大。”
即使是作為東部發達省份的山東,職工安置的壓力同樣不小。“山東省職工安置難的主要原因是分流職工年齡偏大,主要集中在40-50歲的中年人,技能單一,轉崗就業能力差。山東國企比重大,‘十三五’期間,僅山鋼集團就計劃壓減粗鋼產能440萬噸,占全省壓減任務30%。而且企業負擔重,2015年底摸底調查山東省158家特困企業中,鋼鐵煤炭兩個行業多達29家,約占五分之一。其中,山鋼集團負債率高達81%,正常的生產運營受到極大限制,進一步增加了職工安置難度。”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副會長李新創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據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副會長遲京東計算,按照2016年1月22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的再壓縮粗鋼產能1億到1.5億噸的目標,以及目前中國鋼廠人均產鋼300噸估算,此輪鋼鐵去產能意味著將有40萬-50萬左右的鋼鐵職工面臨調整或重新選擇。在去產能的過程中,如何妥善安置鋼鐵職工,成為鋼鐵行業去產能的最大難題。
職工安置難題是當前鋼鐵去產能所面臨的諸多困境的一個縮影。除了職工安置,去產能還面臨資產處置、債務重組等諸多“老麻煩”。此外,不同省份還有自己的“煩惱”。中國證券報記者在調研中發現,以全國鋼鐵產量排名第二的江蘇省為例,雖然江蘇省財政實力雄厚,經濟容量大,職工安置難題相對要小。但由于企業具有物流、市場等優勢,經濟效益和競爭力強,鋼鐵企業主動退出意愿不強。
在此背景下,今年前7個月,全國鋼鐵去產能僅完成全年任務量的47%,大大低于預期。各個省份進度也不一,浙江等4省份率先完成全年任務;河北、遼寧等8個省份進度在10%-35%之間;10多個省份化解鋼鐵過剩產能工作尚未實質性啟動。其中,全國鋼鐵產量排名前三的河北、江蘇、山東去產能的進度備受關注。李新創指出,“十三五”期間,三個省份合計計劃壓減粗鋼產能8181萬噸,占全國壓減任務(以1.5億噸計)的54.5%。因此,這三個省份產能壓減進度及完成情況,直接關系到去產能目標任務能否完成。
在“老麻煩”纏身的同時,鋼鐵去產能還遇到了“新煩惱”。8月16日,國家發改委新聞發言人趙辰昕在新聞發布會上介紹,造成前7個月去產能進度緩慢的原因,除了很多地方和企業思想認識不到位、畏難情緒兩個老問題外,一個新的情況是今年以來鋼鐵價格回升影響到了一些地方和企業去產能的決心。
2015年12月下旬,隨著螺紋鋼和冷軋鋼卷價格反彈,國內鋼鐵市場迎來久違的回暖。“當時對于鋼鐵價格反彈的持續性,業內分歧非常大,甚至春節之后整個行業都沒有形成統一的認識,直到4、5月份才形成一致預期。至于原因,主要是下游基建房地產,以及汽車等行業的需求拉動,而且行業庫存較低,又有去產能預期的支撐,最終形成了價格螺旋式上漲。”王明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
鋼鐵價格的持續上漲直接導致了全行業的復產潮。今年前7個月,全國鋼鐵產量不降反增。以河北省唐山市松汀鋼鐵有限公司為例,2015年11月14日,由于虧損嚴重,松汀鋼鐵宣布全面停產,6000余名職工“被放假”。劉益明(化名)便屬于其中的一員。但今年4月底松汀鋼鐵復產后,已到外地打工的他又被“請”了回來。“以前廠里一個月能開四五千,這幾年效益不好,我一個月到手就剩3800塊錢,但總比在外面打工強,現在復產了我挺高興能回來。”
價格上漲帶動的復產潮打亂了去產能計劃。南鋼股份董秘徐林也發現,隨著價格的持續上漲,原有陷入停產、半停產的鋼企又開足馬力生產起來。“原本去產能的政策目標和市場的方向是一致的,但隨著價格的反彈,政策要求減量,市場卻刺激生產。而且,這輪價格上漲也是鋼價自2010年持續下跌后的觸底反彈,與去產能正好處在一個交叉點上,給去產能目標造成很大阻力。”
今年鋼鐵價格上漲呈現出結構性特點,令去產能陷入“逆淘汰”的尷尬境地。李新創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今年鋼鐵價格出現普漲,但漲幅最大的是低端的螺紋鋼。“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一是因為螺紋鋼作為最活躍的鋼材期貨產品,金融屬性較強,期貨市場的波動在一定程度上帶動并放大了螺紋鋼現貨價格的波動;二是房地產市場好于預期,帶動了螺紋鋼需求。今年1-7月份,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55361億元,同比增長5.3%;房地產開發企業房屋新開工面積92944萬平方米,增長13.7%。”
相較于低端螺紋鋼的高歌猛進,高端裝備制造用鋼反而因為海洋工程、石油裝備等下游行業的需求低迷而銷路不暢,最后出現了“造導彈的干不過賣茶葉蛋的”現象。“去產能的最終目的是促進鋼鐵行業的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這也是近幾年大型鋼鐵企業一直努力的方向,但今年出現的這種情況給很多鋼企在推進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造成了困擾。對我們而言,一方面要堅持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方向不動搖,另一方面也要抓住眼前賺錢的機會。”徐林表示。
因地制宜推進去產能
“應該客觀看待鋼鐵去產能的進度。國務院關于鋼鐵產業去產能脫困發展的6號文件是2月份發布的,上半年各部委、地方政府、企業的工作重點主要在配套政策的制定、任務分解和溝通銜接上面。隨著任務責任書的簽訂,政策體系、工作制度的建立,鋼鐵去產能將進入以實質推進、考核監督為主的階段。”李新創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雖然上半年進度有些滯后,但全年完成壓減產能目標問題不大,且有望超額完成。
以任務最重的河北省為例,前7個月鋼鐵去產能進度未達預期,但中國證券報記者從河北省發改委產業協調處拿到的《河北省2016年化解鋼鐵過剩產能分月計劃表》顯示,預計到11月底,河北省將累計淘汰1840萬噸煉鐵產能、1600萬噸煉鋼產能,與今年5月份承諾的2016年壓減1726萬噸煉鐵、1422萬噸煉鋼產能的計劃相比,分別超額完成106.6%和112.5%。僅是10月單月,河北省便計劃淘汰煉鐵產能786萬噸、煉鋼產能680萬噸。
同時,在各地以雷霆萬鈞之勢去產能的過程中,還要防范“一刀切”問題。“鋼鐵去產能需要行政手段和市場手段相結合。但在目前情況下,鋼鐵價格在上漲,而且馬上就是‘金九銀十’,加上去產能預期的支撐,鋼鐵的價格到年底有望維持強勢。所以僅依靠市場進行去產能不太現實,要完成年底去產能的目標,需要更多地依靠行政手段強力推進。但依靠行政手段去產能的過程中,要防止‘一刀切’的問題。”王明表示。
最近一段時間,李新創在調研的過程中發現,很多鋼企負責人擔憂當前化解鋼鐵過剩產能過程中“一壓了之”。“有些地方簡單將壓減任務目標分解,對產業實際發展考慮不周,好壞不分、一壓了之。不少地方在壓減過剩產能時,不考慮企業市場競爭力、生產經營、節能環保等實際情況,工作不到位不細致,強硬分解目標,沒有和企業充分溝通;有的企業甚至不知道自己已被列入壓減名單,在這種情況下,可能削弱了某些合法合規、效益良好企業的競爭力,甚至將其推向深淵。”
同時,由于各個省市鋼鐵產能的特點不同,在推進鋼鐵去產能的過程中需要“因地制宜”。以河北省為例,其去產能的特點一是壓減量大,“十三五”期間計劃壓減煉鋼4913萬噸,承擔了全國三分之一的壓減任務;二是民營企業為主,90%以上的壓減任務由民營企業承擔;三是部分地市承擔任務重,張家口、廊坊、保定需全部出清鋼鐵產能,還有幾個地區需出清半數以上。
“針對上述不同特點,河北省在去產能的過程中重點嚴控新增產能和封停設備復產,力促‘僵尸企業’市場出清。同時與北京、天津協商,對兩市在河北省的鋼鐵產能明確壓減量、限定天花板。另外,加快推進重大搬遷改造項目,對列入《河北省鋼鐵產業結構調整方案》的首鋼京唐二期、唐山渤海鋼鐵搬遷、石鋼搬遷、永洋特鋼和太行、冀南退城進園等6個重大項目,組建專門工作組,有針對性地解決制約問題,力促早建成、早達效。”王明表示。
而針對江蘇省民營企業為主、鋼企退出意愿不強、電爐設備比例高的特點,李新創表示,一是要加強環保、能耗、安全、質量以及產業政策等聯合執法,并綜合運用差別電價和懲罰性電價、水價,以及取消大用戶直購電交易資格等經濟手段,倒逼企業退出;二是利用省財政資金雄厚的優勢,加大對企業退出的獎補力度,引導企業退出。
今年7月,國家環保巡查組進駐江蘇,對省內涉及到環保問題的各類企業進行隨機巡查,宿遷、鹽城、連云港、徐州等蘇北地區成為巡查的重點,對于一些污染嚴重超標且手續不齊全的企業,巡查組要求地方法院連同環保局、公安局對企業進行查封,納入落后淘汰產能的范圍之內。7月14日,江蘇省政府召開全省化解鋼鐵煤炭過剩產能工作會議。“十三五”期間,江蘇省將化解鋼鐵(粗鋼)過剩產能1750萬噸,其中,2016年壓減鋼鐵(粗鋼)產能390萬噸。業內人士預計,此次被查企業將納入2016年江蘇省落后產能淘汰的備選名單。
李新創指出,當下鋼鐵去產能還存在針對性不強的問題,需要引起關注。“有些壓減的產能早就不參與市場競爭,員工也已遣散,是無效產能,壓減這樣的產能對提高產業競爭力、優化市場環境的作用微乎其微。重點和關鍵應放在地條鋼違規產能、僵尸企業低效產能上。”李新創表示。
兼并重組提升競爭力
“十三五”期間,去產能成為一項緊迫任務。李新創提醒:“當前有關部門、各地著力化解鋼鐵過剩產能。需注意的是,在化解鋼鐵過剩產能的同時,千萬不要忽視培育具有市場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的鋼鐵強企,提高產業國際競爭力。化解過剩產能毫無疑問是當下要務,但培育世界強企、提高競爭力等不得、等不起。如果五年之后,化解過剩產能目標得以實現,但卻沒有形成一批世界一流的鋼鐵強企,那么化解過剩產能的作用、意義也就大打折扣。”
去產能的同時如何提高企業的競爭力,也成為當下很多大型鋼鐵企業在轉型升級過程中的重點。“對于南鋼股份來說,轉型升級一方面要做強鋼鐵主業,目前公司1000萬噸粗鋼產能,還要通過提質增效的方式,加快產品結構調整,向價值鏈的上游去做。另一方面,要加強、加快非鋼產業的發展,不斷提升企業的競爭力,提高企業的效益。”徐林表示。
加快產品結構調整是提高企業競爭力的重要方面,也是多年來大型鋼鐵企業一直努力的方向。在王明看來,產品結構調整不是一蹴而就的過程。“鋼鐵屬于上游產業,鋼鐵的產品結構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下游需求。而且,鋼鐵企業有自己的銷售半徑,產品的結構一定程度上是與銷售區域的產業結構相對應的。所以,鋼鐵行業的產品結構調整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國家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另外,現在行業內的大型鋼鐵企業集團都在推行以客戶為中心的戰略,我們也是,但這同樣需要一個很長的過程。”
李新創指出,應加快鋼鐵行業的產品結構調整。首先,要加強規范鋼材市場,逐步淘汰低端產品,嚴厲打擊假冒偽劣鋼材產品,杜絕以次充好現象的發生。其次,從標準入手,制定更高要求的鋼材標準,使得一些低端產品達不到標準要求,推動整體提高鋼材產品質量。再次,要鼓勵技術創新,研發并推廣應用性能優異的新一代鋼材產品,替代進口產品以及替代原有鋼材產品,從而使產品檔次和產品質量得到進一步優化。最后,還要引導下游用戶使用高端鋼材產品,為用戶使用鋼材提供技術支持,與用戶聯手實現互惠共贏。
同時,通過兼并重組等方式不斷提升產業集中度也是兼顧去產能和提升企業競爭力的重要手段。據統計,2014年我國鋼鐵行業CR4和CR8分別為19.46%和32.37%,遠低于全球其他鋼鐵大國的產業集中度水平,如韓國、日本、俄羅斯三個國家的CR4分別為90.91%、83.44%和82.43%。一直以來,國內鋼鐵行業“小、亂、散”的格局不但影響了企業競爭力的提升,也是造成行業無序競爭、產能過剩以及去產能難的重要原因。
2015年3月,工信部發布的《鋼鐵產業調整政策》征求意見稿指出,到2025年,前十家鋼企粗鋼產量全國占比不低于60%,形成3-5家在全球有較強競爭力的超大鋼鐵集團以及一批區域市場、細分市場的領先企業。在此背景下,今年6月26日,寶鋼股份和武鋼股份雙雙發布停牌公告稱:分別接到控股股東寶鋼集團、武鋼集團通知,寶鋼集團與武鋼集團正在籌劃戰略重組事宜,重組方案尚未確定,方案確定后尚需獲得有關主管部門批準。該事項可能涉及公司的重大資產重組。
廣發證券指出,兩家企業產品業務有重疊,并且均為高壁壘高景氣度產品,整合之后,能夠結束兩家公司拳頭產品競爭,產品市場占有率普遍能達到50%-90%。在產業鏈方面,憑借兩家企業巨大原材料需求和產品普遍較高的市占率,整合之后能夠提升產業鏈上下游的議價能力;在項目資源方面,寶鋼湛江項目和武鋼防城港項目產品結構和輻射區域大致相同,整合之后有望對未來細分市場和產品做出調整和規劃,避免惡性競爭,形成區域聯動和產品優勢互補;在國際競爭方面,湛江、防城港項目地處沿海,緊鄰東盟和印度,這兩個國家所處的東南亞和南亞區域未來是全球經濟最活躍的地區,也是未來重要的鋼鐵消費區,整合之后有望在內部國家消費升級驅動,外部“一帶一路”出口增長帶動下,提升我國鋼企在國際市場中的競爭力。
李新創指出,要推動對市場格局有重大改變作用、對行業發展有重大影響的鋼鐵企業重組。通過破局性鋼鐵企業重組,產生鯰魚效應,推動其他鋼鐵企業重組,同時破局性鋼鐵企業重組也能夠在政策實踐、改革突破等方面趟出路子。寶鋼武鋼的重組有望為后續鋼鐵企業的兼并重組起到示范和引領作用。
同時,李新創表示,鋼鐵行業的兼并重組還要遵循行業規律,以此為導向做好頂層路線圖。鋼鐵行業是重資產、技術密集、勞動密集型的基礎原材料產業,行業特點非常突出,推進鋼鐵企業重組有其自身的規律。應統籌中國鋼鐵企業現狀實際和世界鋼鐵市場競爭潮流趨勢,在兼并重組中加強優勢、彌補短板,一份具有戰略性、前瞻性、可操作性的路線圖十分必要。